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于2012年9月,是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的专门研究基地。现拥有正高职称研究员8人,副高职称研究员4人,其他研究及行政人员5人。研究基地立足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多语种、跨文化研究优势,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中研究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发展,为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实施,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努力使首都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地、桥梁和纽带。研究基地将围绕北京对外文化交流、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北京国际形象、世界文化多样性、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
在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方面,重点开展城市间增进互信和友谊的机制研究,创新城市间交流和沟通方式,加强城市间民间交流研究,探索北京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增强城市间交流合作的广泛民众基础。此外,加强北京与世界主要城市尤其是北京友好城市之间的学术对话,关注对象城市在应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研究。
在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方面,立足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战略实施和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需要,系统总结北京多语言服务前期实践的有效经验与模式,从理论高度和学科视野出发,深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深层次语言问题,探讨北京提升语言文化软实力的可行性路径,为首都乃至全国发达城市国际语言建设提供实践模式、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在北京国际形象研究方面,围绕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形象塑造研究主题,通过对世界主流媒体、著名文化作品以及其他文化著作中关于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和北京形象的内容分析,积极开展世界主要城市国际形象对比研究,在世界文化谱系和大众媒介中阐释北京形象,探究北京国际形象塑造和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方面,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多语种、跨文化比较研究优势,大力开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尤其侧重探讨世界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表现形式、保护和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城市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内容,汲取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文化力量。
在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方面,立足北京市对外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机制、路径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北京高端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对外文化交流非通用语种人才资源开发研究;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训计划等。